公元1180年,南宋最富熱情、最有抱負的皇帝宋孝宗趙昚為了提高軍事力量,頒布了《補官差注格法》。新的補官辦法大大提高了武舉們的待遇和社會地位,也為他們許下了一個光明的發(fā)展前途。如果這項辦法得以全面推行,武舉們便能夠進入軍中長期服務,以便把他們在書本上所學到的知識和實踐相結合,日后國家用兵之時,就不愁選不到文武雙全的將帥之才。而且,隨著越來越多的武舉們進入軍界,軍官的素質也會逐步提高,人才也就會源源不斷地到來。這位皇帝對號召武舉從軍給予了很大的期望。
然而,三年之后,再一次舉行武舉考試時,冷落的考場依然毫不見起色。宋孝宗困惑不已,他找來主考官王藺,劈頭蓋臉對他臭罵一通。王藺同樣困惑不已,從軍五年就可以升遷,而擔任巡檢等官的升遷年限是六年,從軍還可以讓自己有大好的前途,為什么參加武舉考試的人就這么少呢?為什么中了武舉的人竟然沒有幾個選擇從軍的呢?
1183年的武狀元林飆等人拜望王藺的時候,王藺問他們是否愿意從軍。林飆等人回答說:“實在是不堪忍受軍中的笞捶之辱。”
王藺恍然大悟。難怪呀,武功上沒有什么建樹的南宋朝廷,在軍中卻存在著極為嚴格的上下等級制度,而體罰則是體現(xiàn)官大官小的直接方法。事實上,作為一個軍人,挨幾下竹板木棒,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可是,對于取得了功名的武舉們來說,當眾受刑這種從軍的家常便飯還是不吃為好。因為軍法對他們來說,不僅僅意味著皮肉之苦,那簡直就是奇恥大辱了!
王藺當即上書,奏請宋孝帝下詔,命令軍士們對武舉以禮相待。七年之后,王藺成了副宰相,他請求光宗皇帝最終廢除了對武舉的體罰。從此,武舉從軍一事稍見起色。然而,為時已晚,病入骨髓的南宋王朝并未因此而中興,終被異族所滅,個中原因實在復雜,按下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