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某人人品的判斷叫眼光,對事物的鑒賞叫眼光,對市場前景的估算也叫眼光。
一個有眼光的人是一個明白人,他懂得自己的需求,也懂得如何獲得自己需要的東西。他若要三秋桂子,便在秋天漫步,他要賞十里荷花,便在夏夜泛舟,聽菱歌泛夜。壯志滿腔時看大江東去,思念難稠時歌曉風殘月。論對市場前景的估算,第一位恐怕要數(shù)馬云了。在成立阿里巴巴之前,他給別人打過工,做生意賠過錢。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接觸了互聯(lián)網(wǎng)行業(yè)。換做其他人,可能不會有什么作為,但是他窺見了其中的商機。從他如今的成就——阿里巴巴、金螞蟻、淘寶——來看,他是一個極有眼光的人。除了馬云,世界上許多人都是被公認最有眼光的人:比爾-蓋茨、喬布斯、王健林……
居里夫人,一位高貴優(yōu)雅而偉大的諾貝爾獎得主,一個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偉大女性。她與丈夫在狹窄的實驗室里一次次重復著實驗,枯燥繁重。在丈夫死后,她忍耐這對丈夫的思念和大眾異樣的眼光,獨自一人繼續(xù)實驗。終于,她提煉出了如同她深藍色瞳孔一樣的物質(zhì):鐳。那日,她站在領獎臺上,身著一襲黑色長裙,臉色蒼白,眼眶內(nèi)陷,深藍色的雙眼仿佛看穿了宇宙。眼光一詞,仿佛為她而生。眼光人人都有,只是需要發(fā)掘。沒有人生來就慧眼如炬,兒時被嘲笑為傻子的牛頓還不是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嗎?
眼光這種東西存在卻摸不著看不見,它只能體現(xiàn)在你的成果上。一個人的眼光暗示著這個人的平庸與偉大,一個時代的眼光預示著這個時代的發(fā)展與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