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一想到這首詩,我就會想像到詩作者在當時寫下這首詩的背景:紅軍隊伍中有一位英雄,因為一次戰(zhàn)斗,敵人的一顆子彈打穿了右臂。在場的醫(yī)生說要截肢,但他說一個戰(zhàn)士沒有右臂還怎么打仗?醫(yī)生又說如果不截肢,就會有生命危險。
而在當時,沒有麻藥、沒有手術刀,醫(yī)生只能把當地人民砍樹用的鋸子當手術刀。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這名戰(zhàn)士強忍著劇痛完成了整個手術。這時,他的政委從那堆碎骨頭里撿起一塊骨頭并用布包起來,對他說:“這是一位偉大的紅軍戰(zhàn)士的骨頭!”。他就是被毛主席稱為的唯一一位可以不用不敬軍禮的將軍——賀炳炎將軍。
我又想起來我們,如果放在現在,別說是沒有麻藥的截肢,就連平時因為生病打針都要哭哭啼啼的。
在這些老紅軍的心里一直有一種力量支撐著他們強大的意志,這種力量也使他們一生都堅持在做一件事——解放國家,解放人民。
在戰(zhàn)爭年代,勇往直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時的勇往直前是沖向戰(zhàn)場,奉獻自已。而現在和平年代的勇往直前,是勇敢的面對困難,遇到困難勇往直前,突破自已。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這首詩又縈繞在我的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