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初三作文 >

幾度月明中

小樓昨夜東風(fēng)來,無阻千年虞色為愁開。——題記

讀罷李煜的《虞美人》,我已是愁容滿面——一代皇帝竟落得如此落魄!那不堪回首的月明中,又暗含了多少后主的屈辱與抑郁?一曲千古傳頌的《虞美人》背后又有多少不為人知的辛酸血淚?

毋庸置疑,李煜是五代十國這個戰(zhàn)亂年代少有的文才,一如沙礫里的一顆珍珠,熠熠生輝,分外耀眼。他生性仁厚,胸懷寬廣,但是優(yōu)柔寡斷,畏畏縮縮。正是這種性格,成就了李煜日后詞賦上的輝煌成就;也是這種性格,為他日后的亡國之舉埋下了伏筆……

公元971年,趙匡胤率北宋軍隊滅掉了南漢,此舉著實嚇壞了李煜,未等宋軍打至江南,他便上表降了北宋。但兩年未到,李煜的桀驁不馴就徹底激怒了趙匡胤,北宋軍隊揮師南下。此時的李煜,驚慌失措中也有些憤怒,他質(zhì)問趙匡胤:自己以小事大,如子事父,為何要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野心勃勃的趙匡胤只是回答了一句:“天下一家,臥榻之側(cè),豈容他人鼾睡?”

李煜是個聰明人,他自然是聽出了這句話的弦外之音。但是懦弱無能使他放棄攻打,下令抵抗。身為一國之君的他,在前線將士拼死抵抗之際,還氣定神閑在宮中填詞。但南唐軍隊一無訓(xùn)練,二無統(tǒng)領(lǐng),三無勇謀,怎能抵御得了勢如破竹的北宋軍隊呢?果不其然,李煜一首詞還未填完,宋軍就攻陷了金陵……

975年冬,李煜見大勢已去,率群臣跪拜投降,徹底結(jié)束了五代十國這個“短命”時期.一躍便由高高在上的君王淪為亡國的階下囚。但命運戲弄人,趙匡胤沒有殺他,還封了他一個“違命侯”——名為侯爵,實為羞辱——享受高級待遇的亡國奴罷了。

當(dāng)上了囚徒,不能隨心所欲地享樂和生活,處處受人監(jiān)護(hù)和鄙夷,再加上亡國的屈辱與痛苦,所有這些切身的體會,他都融入了詞中。

在生命最后一段時間里,李煜的詞達(dá)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他的詞將情感與藝術(shù)神話性地融合到一起,口語化的語言包含的卻是一種常人難有也難解的哀怨與凄婉,沒有絲毫的雕琢造作與修辭溢美,渾然天成,可謂是鬼斧神工。

詞賦成就了李煜皇帝詞人的英名,卻也將他送上了西去之路——978年七夕之夜,李煜愁悶異常,當(dāng)即填下一曲《虞美人》,今歌妓奏樂演唱。聲音極為響亮,屋外也可以聽的清楚。宋太宗聽聞后,極為憤怒;又找來手稿一看,更加火冒三丈——嘉紙之上,李煜清瘦的字以墨筆赫然寫道:春花秋月何時了,往日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當(dāng)即派人給李煜送去毒酒,令他“柔腸寸斷”而死。

年僅42歲的后主李煜就這樣離開了人世,人人扼腕嘆息:“一代文才竟落得如此下場!”但我覺得,李后主的離世,也許對他來說,并不代表著痛苦,反而是他的幸運!

李煜在兄弟中排行最小,他五個哥哥都在很小的時候夭折,他迫不得已,成為王儲!不足25歲,李煜便稀里糊涂地當(dāng)上了君主,他詞賦寫得好,繪畫也不錯,音樂造詣那么深,也許對他來說,隱居山林比當(dāng)皇帝更幸福!

978年七夕之夜,在他飲下毒酒的那一刻,“柔腸寸斷”的那一剎,我覺得他是笑著的——他太累了,從小到大,他一直都厭惡著皇位,厭惡著戰(zhàn)爭,厭惡著這整個世界!

李煜在《烏夜啼》中說過,在寂寞的“梧桐深院”,他“無言”地“獨上西樓”,只有那如鉤的細(xì)月陪伴著他。他心中實在煩亂,如同一團“剪不斷,理還亂”的麻線。從古至今,人們何時真正理解過他!人們只看到了他的懦弱,他的的優(yōu)美詩詞,但誰看到了他的心聲?

幾度回首,在明月中,總能看見后主笑著低吟:“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后記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