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麻雀》的感動
喜歡老舍先生的《小麻雀》,源自于從小對小動物的喜愛,所以對它印象非常深刻。生活在田野、麥場、房頂、樹梢上的小麻雀,沒有華麗的外表,沒有美麗的羽毛,它們卻總是那么熱熱鬧鬧,嘰嘰喳喳,蹦蹦跳跳,活潑可愛,是一群生活在大自然里的快樂小鳥。但是,老舍先生卻呈現(xiàn)給我們一只受了傷、正在生死線上掙扎的可憐的小麻雀。這只小麻雀不僅牽動著老舍先生的心,也牽動著每一位讀者的心。“它跳一跳,可是又停住,看著我,小黑豆眼帶出點要親近我又不完全信任的神氣。”“它的眼帶出進退為難的神情,雖然只是那么個小而不美的小鳥,它的舉動與表情可露出極大的委屈與為難。”這幾句話的描寫一下子把讀者的心抓緊了,同情,愛憐,保護幼小的感情油然而生。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這個窗口讀者看到了小麻雀時時在變化著的復(fù)雜的內(nèi)心世界,那“小黑豆似的眼睛”流露出對人的依賴和求助,文中先后多次描寫了小麻雀的眼神,這眼神中有為難,有委屈,有哀求,有驚嚇,有掙扎,有沉思,有等待,有勇氣,有堅強……真的佩服老舍先生,在這樣短短的一篇散文里,在這樣小小的一只麻雀身上,讓讀者看到了一個弱小的生命在死亡的邊緣,如何戰(zhàn)勝恐懼,如何頑強的想要生存下去的精神。“我把它捧到臥室里,放在桌子上,看著它,它又楞了半天,忽然頭向左右歪了歪用它的黑眼睜了一下;又不動了,可是身子長出來一些,還低頭看著,似乎明白了點什么。”小麻雀或許明白了,環(huán)境是冷酷的,要使自己生存下去,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抗?fàn)?。這篇散文是老舍先生寫于30年代的作品,老舍先生自己曾這樣說過:“因為自幼受過苦,受過壓迫,愿意借題發(fā)揮,把心中怨氣發(fā)泄出來。……我只寫出我對他們(指受壓迫者)的同情,不敢也不能給他們指出出路。”的確,小麻雀代表了舊中國被損害、被侮辱的弱小者。小麻雀的內(nèi)心活動,與剝削制度下受壓迫、受損害的人們在無法抗拒的災(zāi)難中的心理狀態(tài)極為相似。在舊中國,有許許多多處于社會底層的“弱小者”,他們遭人欺凌,無力反抗,老舍先生看到了小麻雀的境遇后,“浮想聯(lián)翩”由“物”及“人”,見物生情,以物寫人,表達了自己同情弱小,關(guān)心被損害者命運的思想感情。每一次品讀它,都會有驚心動魄的感覺,但每一次都會更加體會到老舍先生創(chuàng)作這篇散文時的心情,那由同情而生的正義感,由救護小麻雀而增強的時代責(zé)任感。時過境遷,生活在和諧社會的我們,對那些不堪回首的歷史已經(jīng)漸漸淡忘,再讀仍舊會打開你記憶的閘門,仍舊可以震撼你的心靈。作為課文的《小麻雀》消失了,可是作為一篇堪稱經(jīng)典的作品永遠不會消失,它經(jīng)得起歲月的磨洗,一定會通過各種渠道繼續(xù)傳播,在不經(jīng)意之間會與你相遇,從而讓你愛上它,被它感動,被它影響,既而把這感動傳遞給每一個人,相信不管是過了十年,或是二十年,甚至更久遠,老舍先生的《小麻雀》還是可以把你的心抓走,還是可以讓你為之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