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名人故事 >

物理學家名人故事:盧瑟福_800字

盧瑟福是英國物理學家。1871年8月30日出生在新西蘭一個英國移民的后裔的家庭。父母親省吃儉用送他上小學。由于學習成績優(yōu)秀,總是名列前茅,因此他一直能得到獎學金。通過自己的刻苦努力,這個窮孩子才能完成他的學業(yè)。他于1892年從新西蘭大學畢業(yè)。
這段艱苦求學的經歷培養(yǎng)了盧瑟福一種認準了目標就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精神。后來學生為他起了一個外號——鱷魚,并把鱷魚徽章裝飾在他的實驗室門口。因為鱷魚從不回頭,它張開吞食一切的大口,不斷前進。
1895年秋天,盧瑟福來到英國,在湯姆孫教授門下當一名研究生。1919年,湯姆孫因身兼兩職而辭去了卡文迪許實驗室主任職務,盧瑟福從此接任了這個現(xiàn)代物理研究中心的主任職務。1925年到1930年間,他擔任了英國皇家學會會長。1931年,英國政府為了表彰他的功勛,授予他男爵封位。
1899年,盧瑟福將鈾放出的射線通過磁場,得到三種偏折程度不同的射線分別命名為α射線、β射線和γ射線。后來他進一步指出帶正電的α射線就是電離的氦原子核,帶負電的β射線就是湯姆孫發(fā)現(xiàn)的電子。他還發(fā)現(xiàn)了新的放射性元素釷。
1902年盧瑟福與英國化學家索迪合作發(fā)現(xiàn)一些放射性元素在放出射線之后,會逐漸減弱其放射性強度,最后變成另一種元素。在此基礎上,它們提出了原子的自發(fā)蛻變理論并因此獲得了190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他對自己不是獲得物理學獎而是獲得化學獎感到有些意外,在得獎演說中他風趣的說道:“我竟搖身一變,成為了一位化學家”。
在1909年盧瑟福指導助手蓋革和馬斯頓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試驗,在試驗的基礎上,盧瑟福于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核式模型,否定了湯姆孫的葡萄干蛋糕模型。盧瑟福因為開創(chuàng)了原子核物理學這一新領域,被人們尊稱為原子核物理學之父。
此外,盧瑟福第一次實現(xiàn)了元素的人工嬗變,他預言過中子的存在,而后果然被他的學生查徳威克所發(fā)現(xiàn)。他把氫原子核取名為“質子”,并從試驗上證明,質子是其他元素原子核的組成部分。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