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觀后感 >

觀后感2400字 金陵十三釵觀后感

熱播的金陵十三釵博得了影迷們的不少熱情,在觀看之后,有了一些不一樣的感受,整理一些金陵十三釵觀后感,以供參考:

故事類似于回憶錄,是由書娟回憶作為旁白,我以為當貝爾飾演的“神父”開車將女學生們送走后,會描述一段這些秦淮河女生如何反抗小日本的劇情,很遺憾,電影在貝爾驅(qū)車護送女學生們離開后便結(jié)束了,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這部電影和國產(chǎn)的其他影片不一樣在于貝爾,正因他的出現(xiàn)使這部影片多了些國際化色彩,影片全程85%以上都是英文,就連渡邊篤郎飾演的日本軍官也都是用英語交談。能夠這么說吧,我之因此去看這部影片也是由于貝爾,他詮釋的蝙蝠俠深入人心,第一次在中國拍戲,很想去看一下他的精彩表現(xiàn),真的沒有令人失望,不愧是好萊塢一線巨星,他能夠瞬間變成一個放蕩不羈的playboy令人捧腹,也能夠瞬間變成莊重的神父,義正言辭令人崇敬。

金陵十三釵,聽到這名字肯定是講女生的。十三個“女生”(電影其實是十四個),只有看過電影的才知道內(nèi)涵。但是一部戲只能有一個女主角,故焦點落在了玉墨身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玉墨轉(zhuǎn)身走路的妖嬈姿勢,這絕對是這個主角的招牌動作。每個人都有精彩,但是相比之下玉墨更出彩,倪妮演繹的入木三分,我都懷疑她平時就是這個樣貌。

雖說是青樓女子,這些女生身上良知的一面或許就是影片的亮點。豆蔻為了給浦生談好聽的琵琶曲,回到滿目瘡痍的妓院遇到日本鬼子,不甘凌辱咬破日本鬼子的耳朵,被殘忍的刺死了;香蘭僅僅為了漂亮的玉耳環(huán)回到妓院無疑說明這個女生貪財愛慕虛榮的,而在她只剩最后一口氣的時候拽著日本鬼子的腿幫忙豆蔻逃脫時,她的善良倔強令人生敬。這些女生們替學生們?nèi)ジ叭毡救说?ldquo;生死宴”,更是人性光環(huán)的最大亮筆。

在這一座破舊的教堂里,真正的神父死了,當女學生們把貝爾作為唯一的依靠時,他做的只能是朝著日本人怒哄或用人道主義去感化求情,用善意的謊言去安撫孩子們受傷的心靈,手無寸鐵他做得已經(jīng)夠多了。貝爾驅(qū)車送女學生們離開時的熱淚盈眶令人回味,那時的腦海里他想的是什么。是玉墨的安危,是戰(zhàn)爭殘酷的無奈,還是自己身臨其境的凄涼?這部電影總體氣氛是很凝重的,尤其是佟大為領(lǐng)導(dǎo)的軍隊和鬼子負隅反抗的時候確實是情緒的最低點,但是沒有淚眼朦朧。反正看了這部戲更加痛恨日本人了,這些狗日的上輩子必須沒見過女生。

個人感覺這部電影是導(dǎo)演心血的結(jié)晶,比三槍拍案好幾千倍甚至幾萬倍,能夠當做導(dǎo)演最有代表的作品,沖奧的機率那就看專業(yè)人士的評定了。

其實一部好的電影作品不必須票房高就是佳作,口碑更加重要吧。周星馳的電影作品在當年不必須就是票房冠軍吧,但是時隔多年你在電視或是網(wǎng)上再看到它的時候,還是愿意去回味一下,百看不厭;而有的電影你花錢看過一遍,等有機會免費看的時候卻不想看第二遍。好的作品是能夠經(jīng)得住時刻的推敲。

俗語說得好,蘿卜白菜各有所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以上純屬個人觀點,牢騷這么多主要是為了對得起偶的60元大鈔。

70多年前,我們輸了,輸給了千年前還是我們學生的的倭國,但為什么呢?!

先來報道一下觀影現(xiàn)場的體驗。

離我好幾排的最后一排坐著一對中年人,帶著個5、6歲的小P孩,P孩不停地在電影關(guān)鍵場景時刻大聲地問些弱智問題,或時不時地哭鬧,爸媽則要么旁若無人地、愚蠢無比地試圖給P孩講解10歲小孩都明白不了的復(fù)雜的劇情,要么只是像在自己家里似的嘻嘻哈哈地由著P孩哭鬧,引得眾人側(cè)目,但都默然而無人制止。我擦,您不知道這是有關(guān)國恥的片子,以為這是在看玩具總動員嗎!你難道不知道帶著P孩看這種電影,就算您自己不怕觀影受影響,但會影響別人觀影嗎?!這是怎樣的素質(zhì)!---那一刻,我知道了中國為何輸!

坐在我后排的是一幫男女,一男的在開始放映后,仍不斷洋洋自得地、像在課堂演講一樣地說自己以前在南京上過幾年學、聽著南京話多親切之類,碰到殘忍電影場景,竟也眉飛色舞地拿殘酷開玩笑,以刻意顯擺自己對南京的熟知和自己的超現(xiàn)實的“幽默”,一幫狗男女也迎合嬉笑。我擦,您不知道這是有關(guān)國恥的片子,以為這是在參加歡樂PARTY嗎是在相親獻媚嗎!您難道不知道在觀眾應(yīng)對國之傷痛而抹眼淚時,您竟旁若無人地插科打諢,這不是幽默而是無恥嗎?!這是怎樣的素質(zhì)!----那一刻,我知道了中國為何輸!

突然地起了魯迅的文章,記起中國人像被拎著脖子的鴨子似地歡呼踴躍在中國土地觀賞處決日俄戰(zhàn)爭中被俘的中國同胞……

那是怎樣的素質(zhì),那是怎樣的悲哀,那是怎樣的絕望!

國家的競爭是國力的競爭,更是人的素質(zhì)的競爭。

70年前,日本已經(jīng)實現(xiàn)工業(yè)化,全民普及教育,中國仍是落后農(nóng)業(yè)國,文盲遍地,素質(zhì)之別,戰(zhàn)事未開,勝負已定!

70年后,當你看到日本孩子都能群眾自覺將個人垃圾從公共場所帶走,都能自覺地將盤中餐吃盡,而中國孩子,凡是玩過的地方都是垃圾一片,都不當回事地把自助餐中吃不完的美食倒掉時,更當你突然意識到這一切發(fā)生在日本人均收入遠高于中國的背景下時,你不禁得汗毛倒豎----我知道,我們輸了,我們又輸了,我們必然會輸了,正因我們已經(jīng)輸在了起跑線上!

我很想扇那對中年人,很想給那個以在南京上過學而自居的SB一記響亮的耳光!真想把他們都送回到37年的南京遭倭寇蹂躪----呵呵,倭寇呀,拜托了,把他們殺了吧,他們本來就不配做人,更不配做中國人!那一刻,我知道了中國為何輸!這一刻,我不想輸!

看了這么多遍電影最后明白了這部電影的中心——人性最完美的東西犧牲。

第一次去看這部電影是模模糊糊看完的,更多的感覺是震撼和憤慨是不忍心。而看第二遍時眼睛變得清晰了,我看到了李教官看到玉墨看到約翰看到書娟看到所有學生和秦淮河女生。他們是被描述得如此清晰,一個個人物仿佛就在我面前他們是那么的生動那么的真實!

當我第三次走進電影院時可能沒意識到我能認識到犧牲這個人性最完美的東西!

約翰從開始的‘二流子'為什么突然變成了保護孩子們的神父。玉墨一個風塵女子秦淮河的頭牌一個在人性丑惡中生活的女生,為什么會成為一個用自己去代替學生應(yīng)對殘酷的姐姐!李教官一個帶著同生共死的兄弟即將逃出那好像永遠不會消散的迷霧時,卻會做出可能讓自己和兄弟們永眠于此的決定。喬治一個貌似跟顧廚師一樣身份的人卻做出一個讓大家笑著哭的決定。書娟的父親一個漢奸身份的人,從一個自私的父親轉(zhuǎn)變成為一個舍生去為孩子們鋪路的人。豆蔻一個為了讓弟弟聽到秦淮曲冒死去拿琴弦的風塵女子,香蘭一個中彈后抱著日軍大腿不放,只是為了讓自己姐妹能跑遠一點的秦淮河女生。和片中所有讓大家感動的主角一樣,他們身上都擁有最完美的東西——犧牲。在生命最無助的時候在環(huán)境最苛刻的時候,是犧牲帶來了生機是犧牲帶來了期望!  不管他們之前是什么樣的人但那一刻他們都很偉大!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