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決戰(zhàn)”三部影片里,我最喜歡、同時給我感觸最深的,是《淮海戰(zhàn)役》。
以人為本乃勝利之本
《淮海戰(zhàn)役》中,敵我雙方兵力比較是80萬對60萬。但是戰(zhàn)爭的勝負,不是僅僅從兵力的比較,透過簡單的加減法得出來,關鍵要看是否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就是要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為了人,提升人的素質,發(fā)揮人的用心性。眾所周知,我方一貫重視對軍隊的建設,重視對指戰(zhàn)員和士兵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視實戰(zhàn)鍛煉和總結,貫徹“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作風優(yōu)良,作戰(zhàn)潛力過硬;在爭取人民方面,我黨始終貫徹“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實行了一系列包括土地革命等在內的改革,使老百姓翻身得解放,有了土地,建立了與老百姓之間的魚水情,因此得到了當時解放區(qū)約500萬人民群眾的真心擁護和支持。反觀國民黨方面,軍中媚上欺下,軍紀渙散,士氣低落,四大家族更是搜刮民脂民膏,將國統(tǒng)區(qū)人民置身于水深火熱之中,脫離了群眾的支持,因此他們的對手不僅僅僅是60萬解放軍,還有500萬的人民大軍。正如陳毅司令員所說:“淮海戰(zhàn)役的勝利,是老百姓用推車推出來的。”古人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國民黨沒有搞好軍隊建設,沒有爭取人民、為了人民,因此,此役我方的勝利是必然的。
總結淮海戰(zhàn)役不難得出“以人為本乃勝利之本”這樣的結論。同樣道理,對于企業(yè)來說,要以人為本。員工是企業(yè)最大的財富,如果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依靠人和為了人,提升人的素質,發(fā)揮人的用心性,那么我們的企業(yè)必將無往不勝。因此我們在日常工作中,要處理好員工關系,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尊重員工,教育培訓好員工,充分發(fā)揮員工的用心性和創(chuàng)造性,引導和鼓勵廣大員工為企業(yè)的改善和發(fā)展獻計獻策,同時使員工的技能和素質不斷得到提升,讓他們感到自身價值在不斷得到實現(xiàn)。
搞好團隊建設是成功的保障
淮海戰(zhàn)役蔣介石集團為什么會潰敗呢?這要歸因于蔣介石領導的團隊問題。影片中蔣介石集團的眾多將領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同時削弱他人的力量而見死不救,等到被自己視為“眼中釘”的同伙兵團被我軍各個擊破和殲滅后,當然自己也擺脫不了被我軍消滅的命運。正如蔣介石所說:“我是被國民黨打敗的,不是被共產黨打敗的!”,這句話說得有些夸張,但也不無道理,對于軍隊中的派系之爭、見死不救、一盤散沙的局面,他是要負主要職責的。另外,蔣介石推行獨裁統(tǒng)治,凡事自己說了算,部下迫于他的淫威,既不敢怒也不敢言,同時他提拔親信、打擊異己,弄得整個團隊渙散無力。相反,我方領導有方,思想團結,決策民主,執(zhí)行堅決,行動迅速,軍民團結,士氣高昂,因此勝利也就順理成章。
可見,搞好團隊建設,對于一個團體來說是多么重要。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要抓好員工的思想教育,及時了解員工的思想動態(tài),同時要抓好員工的技能培訓,使我們的員工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過硬的專業(yè)技能,打造一支生動活潑、用心主動、開拓創(chuàng)新的員工團隊;我們更要抓好干部隊伍的建設,讓干部隊伍起好模范帶頭和戰(zhàn)斗堡壘作用,抓好作風建設,構成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機制和風氣,廣開言路,不斷改善;同時要用心消除部門之間的隔閡,加強溝通交流,為完成公司的各項目標任務而團結協(xié)作、全力以赴!